学院简介

学校简介

发布时间:2024-09-18最后修改时间:2024-09-18 10:53来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浏览次数:22设置

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

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邓永久,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2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普职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设有创意设计学院、智能纺织与材料学院、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数字商贸学院、人文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通识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坚持纺织服装行业特色,服务产业链,设置了39个专业,构建以高端纺织为主体的“时尚设计类、数字创意类、智能织造类、数字商贸类、健康管理类”五大专业集群,形成高端产业引领、文化创意赋值、智能织造支撑、数字商贸服务、健康管理伴生的具有“科技、时尚、绿色”特征的专业集群发展新生态。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省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重点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特色专业。获国家级、省部级(含全国行业协会)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全国优秀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江苏省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5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5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0余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十四五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参与院校之一。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共计30余项,教师获国家级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0余项。学生连续3年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连续4年获省最美职校标兵。

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优良。学校占地1051.8亩,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2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6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160余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40余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60余人。拥有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江苏省职业教育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设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同时培养了“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儒雅领军者”“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等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唯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国家级、省部级实训基地(含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省级创新实训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级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建设。学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与区域产业需求深度匹配,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牵头组建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并成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全国托育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创意设计、生态纺织技术研究、时尚服装设计研究、节能环保染料助剂开发、智能纺织装备研发、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享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的品牌效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牵头成立全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服装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创新性地开展了乱针绣数字化处理技术、三维人体动态数据动画制作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设计开发等研究工作。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特种功能纺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碳纤维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三维人体动态数据与艺术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学校被评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普基地。先后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内衣创新贡献奖、全国新产品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等。

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学校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学业为基础、职业为依托、产业为纽带、就业为保证、创业为拓展的“五三三”创新创业体系,构建了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教学体系,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获国家级、省级各奖项近30项,多个创业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

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搭建中外职教交流平台,以“兼容并蓄,德学并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常纺气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已培养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外国留学生。作为江苏德国高职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的成员,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海外办学、产教融合等创新模式,实践职教出海,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还成功开发了系列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了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的“常纺标准”,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合作交流先进学校”荣誉称号,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案例成功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展示材料经典案例。

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恰佩克奖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2023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能源管理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站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学校“十四五”、省双高建设、第三次党代会和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省、市推动职教改革发展部署,主动服务“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路径,坚持不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推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和技能中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技能型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常纺贡献。


 (数据截止至2024年8月31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滆湖中路53号

213164

400-188-1251(招生)

0519-8633 6008 (传真)

[电话查询]

返回原图
/